目前分類:老姊德意志碎唸 (4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最近跟老姊聊到,她的大女兒到了長恆齒的年齡,雖然乳牙時代既沒蛀牙、滿口潔白整齊的貝齒,但長了恆齒之後,有幾顆牙的「位置」似乎不那麼理想。原因是,老姊遺傳到我家老娘那邊的「大牙」DNA,偏偏老姊的臉又像我家老爹,是小臉小牙床,因此,老姊從小就是一口歪七扭八、亂七八糟的豬哥牙,老德牙醫師看了老姊的牙之後告訴她,
「妳的孩子剛好跟妳一樣,牙齒是大的,但牙床是小的」

老德姊夫是大臉小牙齒,偏偏女兒像到我家老姊,因此,如果在長牙的初期,不想辦法戴牙套矯正,讓初期發育的恆齒就先排排站好,將來後面長出的犬齒跟臼齒,就會跟著大造反。一但全部長出來,就沒得救了。原本為了牙齒問題,老姊可說是卯足了勁努力,畢竟在國外矯正費比台灣要貴上許多,所以外甥們小時候老姊就非常認真地幫他們清理牙齒──

.小孩還不會自己刷牙時,每天餵完食物會用棉花棒替他們清潔口腔,塗氟錠融化的水在小小牙上面。

.小孩開始模仿大人行為期,夫婦兩每天在孩子面前表演「愉快刷牙」,讓孩子養成吃完東西必定主動刷牙、正確刷牙的好習慣。

.定期看牙醫,媽媽示範「快樂看牙記」,養成孩子對「看牙」的好印象

除了刷牙,也讓孩子們養成在外面吃東西喝東西之後,會主動跟大人要水漱口、隨身帶白開水的習慣。額外的獎勵是──每天讓他們吃氟錠。

基本上小孩子根本搞不清楚「氟錠」是做什麼的,只知道乖乖配合爸媽的要求清潔牙齒,就會得到一顆叫氟錠的「寶物」,當然老姊平日會把這個寶物藏好,以免孩子誤食。如此這般,除了給牙齒「維他命」以外,絕不心軟隨便給孩子吃糖、養成孩子吃完東西一定刷牙的好習慣,讓老姊的兩個混血baby不怕上牙醫診所,也擁有一口完美的貝齒。

什麼是「氟錠」?氟錠是類似像維它命的概念,像維它命C、維它命D、維它命E…等,如果父母對維它命有個初步的概念時,氟錠就是牙齒的維它命。在有需要的時候會讓大朋友或是小友在使用氟錠之後,由消化道吸收經由血液,最後至唾液腺分泌出來,可保護自己或小朋友的牙齒。

雖然氟錠本身對人體是有毒的,只要是化學、非自然的東西,只要用多了都是有毒的,怎麼判斷是用多還是少,要看牙醫師的意見,不建議自行至藥房購買,建議可以諮詢牙醫師,或是小兒科醫師、藥師…等,詢問他們是否在當下的年齡、體重下是不是要吃氟錠,詢問『可不可以不吃?』、『要吃的話要吃多少?』。老姊當初是經由牙醫師指示購買,健保不給付,有點淡淡甜味,在孩子刷完牙之後,當做是「乖乖清理牙齒的獎勵」。懷老二的時候,老姊因為高齡生產,生第一胎又有前車之鑑(生完小孩牙也壞了)的痛苦,所以她自己也適當服用氟錠來避免自己牙齒再出問題。

印象很深刻的,是某次我爹娘在孩子睡前偷偷給了糖吃,結果,外甥女一直哭著「我要刷牙不然不可以睡覺」,結果天寒地凍的,身為外公的老爹只好帶小孩再去刷一次牙,之後老人家就不敢在晚上睡前、再偷偷給小朋友「好康」了,以免自找麻煩。

至於孩子為啥會哭著說要「再刷一次牙?」,大概是老姊給她「練」成的功夫。有一次,小朋友吃完東西睡著了,怎麼搖都搖不醒,老爹老娘看了心疼便說,
「讓她睡吧,一次不刷不會死啦!」
結果老姊二話不說,把女兒拎去浴室,扒光了就往水裡放,開始從頭洗到腳,看她醒不醒!結果女兒當然哭著醒來,但是老姊還是一邊替她洗澡、一邊跟她說,
「等下還要刷牙,不然不可以睡覺。」
那次我家可愛的外甥女娃娃就在邊哭邊洗中,把澡也洗了、牙也刷了,才得躺上溫暖柔軟的床舖。此後,她便知道,

沒刷洗乾淨、甭想上床!

就算她老娘沒看見,她也自己知道不對,會乖乖地去完成每天應該完成的事。給孩子養成「好習慣」,比事後去做什麼處罰、糾正有用多了,當然外甥們還是會有偷吃糖的時候,但至少他們知道,「吃完要去清潔牙齒,否則會糟糕」。至於是怎樣糟糕,其實小孩還很難感受到有一口好牙的優點,所以,只能靠父母、長輩們齊心努力,才能讓小孩將來「沒有遺憾」。

也許有些人認為,現在牙醫技術那麼進步,就算滿口牙都爛光,反正做假的漂亮又方便,台灣到處都有牙醫,不需要太過於憂心孩童的牙齒問題。可是,憑良心說,到了有一把年紀的時候,別說有沒有錢做假牙,能有一口健康的牙齒,不管對消化吸收,還是臉部線條,都有很大的幫助。

我說的是真的,牙齒的發育影響了咬合,而咬合會影響我們的臉部表情跟肌肉問題,老姊便是活生生先天失調,後天又沒照顧好的遺憾case,至今她說話跟微笑時,臉仍然會輕微地歪向某一邊,這也是牙齒問題造成的,重點是,已經無藥可救了。

再來,牙齒咬合出問題,牙齒不好,都會造成食物咀嚼的問題,間接造成腸胃問題,所以古代人平均壽命不高,通常都因為牙齒問題造成的。埃及許多法老王的金字塔被挖掘之後,就發覺他們壽命不長,往往是因為牙齒問題影響健康,可見,有一口健康好牙,也直接影響了我們的健康。

舊時代的父母,因為生活環境艱苦、孩子又生得多,往往無力去注意孩子牙齒的問題,導至後天要補牙、修牙、矯正跟裝假牙上的花費驚人,可怕的是大家似乎都很怕看牙醫,常常忍到無藥可救了才要去看醫生。現在的父母泰半經濟能力不錯,很捨得給孩子吃好用好,但卻往往忽略了重要的牙齒問題。

孩子生得少,父母更應該有能力在孩子小的時候,替孩子的口腔健康把關。牙齒是一輩子要跟著我們的,真的很重要,尤其是恆久齒,蛀了就是沒了,老天不會再給一次長牙的機會。像我家外甥女一號這樣,乳齒一顆也沒蛀掉,卻還是因為遺傳問題,得要戴上牙套,至少,就讓重視牙齒問題的老姊,不會感覺是自己「疏忽」造成的遺憾。

在國外,小孩在剛長恆齒時就接受矯正是很普遍的事,及早調整牙齒的位置,後面長的牙就會自己重新調整位置,花費也不若成年之後再去矯正那麼高,受的罪相對也不那麼大。還記得小時候老姊因為「暴牙」,除了戴牙套、晚上睡覺還要戴上頭套去拉扯牙齒,每晚都聽見她的暗夜哭聲,一連聽了三年,說真的、那真是很可憐的事。(重點是她受了三年苦,還是矯正失敗…)

如果不希望自己下一代去受這種苦,那麼做父母的還是趁早多用點心吧!不要以為花錢找牙醫裝假的就可以了事,有些東西,失去了之後花再多錢,也是換不回來的啦。

 

駱小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

☆希望讀這篇文章的朋友,可以連底下「回應」的部份也一起看一看。

近來,老姊從德國打來的電話裡,總是會談到「外甥女一號」的課業情況。轉眼,可愛的混血外甥女一號,也到了上小學的年紀了。

在德國,教育是非常非常非常(我用了好多個非常)被重視的,或者説每個國家都很重視教育,只是在落實教育上,德國在外國人眼裡,是非常「頂真」的一個國家。比如説,德國子女只要想受教育,其父母在法律上就有供給其生活費教育費的義務(德國稅賦很重,但相對的社會福利很好,小孩讀書幾乎都是國家出錢的)。

如果這個「孩子」想唸幾個博士,唸到七老八十,只要他還是無謀生能力的學生,父母就得依法供養他,否則孩子可以向父母提出告訴。

這跟在美國或台灣的情況可以説完全不同──以往我們聽到的美國父母,幾乎都是在孩子可以打工開始,就讓他們搬出去住了──通常是孩子想搬出去獨立(不管是跟男女友同居、還是專心讀書)。總之,只要孩子搬出去了,美國父母一般就會讓孩子經濟獨立,當然學費之類的還是會出錢,但法律並沒有強制父母一定要供應孩子讀書的生活費到他幾歲,一般孩子成年之後,大概也沒臉再跟父母伸手了。

但在德國,這可是行不通的。德國政府希望他們的下一代,可以充份接受教育,有能力想多讀書的人,生活一定可以受到保障。所以,他們的父母,就有義務供給生活費,直到他可以就業為止。

姊夫是在三十歲左右拿到博士學位的,換言之,雖然求學後期他已經搬出來住,但姊夫的爸媽依然必須按時供給生活費用,直到他就業。姊夫家的情況是,親家公是準博士(二戰時為了讓愛妻完成博士學位,他放棄學位開始工作養家),親家母順利拿到博士學位後,兩夫妻都以教書為業。

在這樣的書香世家裡,姊夫很自然(應該是沒得選吧)就讀到不錯的學歷才開始獨立生活。姊夫的第一份工作,就是在Richmond的西門子工作,因此他可説是一畢業就遠離家鄉到美國就業的。之後,再回德國已經是結婚生子的狀態。

再來,就輪到我的老姊登場了。

老姊成了兩個華洋混血猴子的媽之後,每天過著黄臉婆般的生活,跟在猴子、噢...是孩子屁股後面收拾善後,一如台灣的普通家庭主婦。一方面老姊到德國才幾年,雖然居留簽證待遇比其他同期的台灣太太好(因為她德文程度較好),但仍然不能就業──這跟學經歷無關,只要你是外國人,你嫁到德國想工作就是得再受職業訓練。老姊計劃過幾年去上職訓課,做簡單的工作貼補家用,目前她的一身好武藝,只能暫時擱著,把精力拿來對付小猴子。

外甥女一號上小學之後,外甥也上了幼兒園。因為小學低年級跟幼兒園都是半天課,所以兩親中的一人一定得親自去接送孩子,這工作、當然落到老姊身上,誰教她不是家中的經濟棟樑啦。但她也必定得親自去接孩子不可,否則就會有「麻煩」上身了(法律啊法律!)。

換句話説,如果孩子沒能爭取到課後安親班,早上才把小孩送去,中午又得去帶回來,如此這般,幾乎是沒有自己的時間了。德國商店一向是早上晚晚開,傍晚早早關,不趁天光快去採買,等孩子放學了還得拖著兩隻野猴上街市,豈不自找麻煩?

也就是説,老姊的主婦生活一點也不愜意,每天都在跟時間賽跑。

請保姆?別鬧了,偶爾老姊跟姊夫出門看歌劇,請來的保姆貴得像金子打的,收入再高也受不了長期請的,因此大家都是不得已時才請臨時保姆。大部份時候,老姊是親力親為──這本是為人母者理所當然,也沒什麼好抱怨,又沒人拿刀逼他們生仔,既然決定生下孩子,這些責任就逃避不了。

希望我這樣寫的時候,那些做愛不戴套又光生不養的人摸摸自己的良心,看看良心還在不在。......我忘了他們可能根本忙著打砲沒空看文章哩(///∇//))

想要爭取多點時間做點事的老姊,費了九牛二虎之力、以她的三寸不爛之舌説服了德國小學教師,讓她家的野猴子一號可以上安親班。

德國的法律規定,除非父母雙薪(都在工作),否則小孩不能申請上安親班。

在台灣,有錢就能上安親班,要什麼班有什麼班,雙語班、繪畫班、作文班,樂器班,還有什麼朱宗慶打擊教室之類的,應有盡有,根本不怕小孩放學沒地方塞。

如果不是父母雙薪,其實送孩子長時間去上這些課,有點多餘。不是説孩子不該上才藝班,而是做父母的有沒有先發掘孩子的天份適合什麼,然後才加以培養──錢很難賺,不要隨便亂花掉啊啊啊。

我甚至看過兩親都在竹科享有高薪的父母,連國定假日也想把孩子塞到安親班──只因為他們想耳根子清淨一下,真不知道他們生仔來幹什麼?生來分財產用?還是給自己添個父母行頭?

總之,老姊送外甥女一號多上兩小時公立安親班,也只是因為德國當地民情之故,不趁白天有多點時間去辦事,實在是活不下去。就算沒事要辦,能安靜坐下來收個郵件、喝杯奶茶也爽吧?不過,這在老姊家是不口能的任務,除非從幼兒園放學的小隻佬(男生)去了鄰人家玩耍,饒是如此,也只能玩半個多小時,人家便會把野猴二號送回來了──因為別人家小孩也得寫作業呀。

老姊拼了命遊説老師,坦言她的孩子在台灣出生,德語程度各方面都比一般德國孩子吃虧一點,希望老師幫個忙,讓她的孩子多點時間跟別的小孩相處,最好課後能上安親班──最後終於説動了老師,願意給我那外甥女一號一個學期的機會。(通常有一就會有二,萬事是起頭難)

所以,現在外甥女一號放學之後,會由老師親自送到安親班去。

德國公立安親班跟小學是比鄰相接的,中間有圍牆隔開,老師必定親自接送孩子過去,以免發生危險,也就是沒有父母接送時必定要老師相伴。老德的安親班,也不是天長地久讓你待到三更半夜的(台灣的某些安親班聽說有錢的話要待多晚有多晚)。大約下午兩三點,老姊一樣得去把孩子帶回來,然後陪伴她做功課,順便盯著另一個小猴以免他玩到搞破壞。

德國的小學老師都會告訴家長,
「請你不要教孩子功課,不要糾正他」

換言之,寫錯就寫錯,這樣老師才知道他哪裡不會,要是做父母的看他寫錯就指正他、那老師上班要幹什麼?人家可是修過教育學分跟教育心理的專業,你是嗎?就算你是,你現在也只是「父母」,請不要做「老師」。

功課分為抄寫跟計算以及朗讀的部份,抄寫計算這部份父母只要確定孩子做完即可,不用更正它、亦不需要管他寫得美、醜,教育的部份自有老師來做。至於寫不完怎麼辦?沒錯有些孩子學習能力比較遲緩,可能一時半刻無法專注於寫作業,或是他想盡辦法也寫不完,那麼也沒關係,只要他能乖乖在那裡寫超過40分鐘,父母便可以收起作業,在聯絡簿上寫,
「今天努力寫了40分但實在寫不完」老師自會幫你找出問題所在加以解決。(不是責打孩子,是課後多花時間額外教導他們)

我家小外甥女一號曾經因為愛玩沒寫完功課,隔天課後老師額外花時間輔導她,她沒辦法跟別的小朋友一樣放學回家玩,她覺得很沒面子又好想玩,之後再也不敢不按時寫完功課了。老姊不必發脾氣逼孩子,也不需要傷腦筋,因為小孩子自己會知道問題在哪,會自己修正不對的行為。

只有特殊病情的小孩,父母可以教他寫作業,像是有閱讀障礙的、書寫障礙的特例,老師會告訴父母如何教導、引導孩子完成作業,萬一寫超過40分鐘,沒寫完也一樣「請收工」,不要剝奪孩子其他生活時間。

如果是「朗讀型」的功課,比如唸課文三次,這種當然父母就得親自「看著」孩子讀完啦。唸錯也不用罵他,記得在聯絡簿上跟老師溝通需要加強的地方就可以了。換句話説,教小孩,老師跟家長各要盡不同的心力,還要互動。

也許有台灣爸媽會覺得,蛤?寫不完不用逼他?寫錯寫醜不要管他?這樣小孩怎麼成績會好?

那麼你覺得德國人的教育會做得很差嗎?至少他們的學制遠比台灣嚴謹,教育上也比台灣成功,這在國際上是有目共睹的。當然德國也有讀到高中就不想再唸書的孩子,但他們多半是覺得自己不適合再多讀(或懶得再讀),因此選擇高職這類的職業學校。通常高職畢業後他們會從事技術性的工作,像園丁、麵包師傅、修車、服務生、店員等等的技術工作,重點是在德國,水電工修理工園丁或麵包師傅,可是技術達人,人家一樣可以過品質很好的生活(因為人工最昂貴)。

讀到博士整天在實驗室debug的姊夫便很羨慕園丁跟麵包師傅,他們有一雙巧手,有自己的技術,不必朝九晚五看老闆臉色,生活依然過得很好。聽見姊夫這樣的感嘆,一手把他培養到博士的親家母便説,
「我把你教得這麼優秀,你還有什麼不滿?」
姊夫倒也不客氣,直接了當回答,
「你是把我教得很優秀,可是你問過我喜不喜歡這樣沒有?我根本不喜歡。我寧願去種花種草做麵包......」
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哩!

我想姊夫家的問題,在台灣的上流家庭(那些醫生、律師、教授世家之類的,古代稱之為「先生」的高等職業)的孩子,都會有類似的感慨吧?就是被父母逼著唸了一輩子的書,運氣好讀得上去,變成醫生律師老師之後,雖然如父母所願過著優渥的生活,可是這真是他們要的嗎?

我想他們的父母應該會説,
「做爸媽的絕不會害孩子,我們都是為你好!你看你現在名利雙收,開雙B、住豪宅,嫁娶好對象,還有錢送子女出國唸書,這樣的人生你有什麼不滿意的?」

只是,這真是他們要的嗎?有錢的生活誰不喜歡,問題是有錢一定得走他們認定的「必勝之路」嗎?

老師會告訴老姊,多注意孩子的性向跟喜好,多鼓勵他們。孩子喜歡畫圖、喜歡音樂或跳舞,只要他們想學習,就算學費很貴,老姊也會衡量情況讓他們試看看,當做是啟發。有些小女生看到芭蕾伶娜打扮得像公主,會很羨慕、吵著要學跳舞,但真的要他們去跳、吃幾次苦就放棄了,當然也有人真心喜愛於是撐下來了。學音樂也是一樣,學繪畫甚至是其他才藝亦然。

重點是,做父母的在送孩子去學才藝之前,真的有花精神去觀察孩子的性向嗎?我説的性向不是性別的取向,是個性取向。正因為錢難賺,所以才要花得更值得,孩子真正喜歡想學的,鼓勵他們去嘗試,讓他們學著自己判斷,是不是真的想繼續下去走那條路。如若不行,當成興趣也不錯,未必個個要成為周杰倫、馬友友的。

學會欣賞藝術跟音樂,有時比學會畫畫、學會彈樂器更難上千百倍,後者是技術、是苦心練習,前者純粹是精神文化的提升。我看過手頭不寬裕的父母,因為孩子想學音樂,拼命賺錢供給孩子上藝校,通常這類的學校,如果孩子有天份、老師會替孩子爭取企業贊助,我的表姊就是這樣走上音樂家之路的。

重點是,父母就算自己不是專家,只要瞭解孩子、願意支持他,孩子都會感受到、自己去努力,以成果來回報父母之恩的。(有時回報不是賺很多錢給他們,是成為一個有用的人,頂天立地的正人君子,這對父母就是回報)

假如根本無視孩子喜好(或根本沒花心思去觀察孩子),就一味花大錢送他去學這學那,讓他站在錢上面長大,就算他靠金錢唸到再高的學歷,學再多樂器,卻根本沒有打從心底去喜愛、尊重自己學會的東西,他能真正在那一個行業成材嗎?我不以為然。

小妹以前唸師大當家教時,教過許多有錢孩子,他們的父母灌輸孩子「爸媽有的是錢,你躺著花也沒關係」,寧願花大錢請陪讀、請家教,自己忙著穿戴華服跑趴、跟情人約會,跟親友打官司爭產,甚至是忙工作忙到沒有時間跟孩子互動, 沒時間教育孩子成為有公德心、道德心跟倫理心的正常人,結果小孩到了叛逆期,無法無天勒索恐嚇甚至強姦殺人,再花大錢請律師把小孩救回來,趕快送出國逃避刑責。

如此這般,就算把孩子養大又如何呢?只是花錢隱藏社會問題而已。有一天孩子大了,你會發現你在他的人生裡的重要性,還不如一份遺產。因為你能給他的親情,你從沒給過,他有的只是錢,那樣他要你這父母幹嘛?他會要的只是你的遺產而已,更別指望他會孝順你。

我當然寧願相信,有更多的父母是想把孩子教好,只是雙薪家庭、生活不易,實在沒有精神多照顧孩子,只能花錢找人幫。但是,請記住,找別人不如靠自己,金錢真的不是萬能,賺錢絕對不是沒空陪孩子長大的理由,你沒本事養、幹嘛要生那麼多個?生塊叉燒都比生孩子好ヾ(▼ヘ▼;)

我還看過有一種父母,是為了「省麻煩」,甚至是為了「面子」,乾脆替小孩寫作業的──因為不寫,隔天到學校孩子會被老師罵。可是,你替孩子寫了作業,孩子還是不會,老師也永遠不會知道他哪裡不懂,更無從教起。

每個小孩子都是一張白紙,我們也曾經都是白紙,再聰明的小孩也需要受教育才能識字、才能懂得算術,懂得求知,只是有的孩子講一遍就懂,有的要教十幾遍才會懂。大人都幫小孩寫完了,請問大人要幫孩子寫一輩子作業,甚至替他過完他的人生嗎?不可能吧?

或許有人會説,他長大自然就會了嘛!我只是幫他一下......對,他是總有一天會長大,但他可能到大學都寫不出一篇通順的作文,沒辦法對別人有條有理地講出一段話,遇到問題不知道該怎麼「想辦法」去解決。想辦法,不是讓他打電話叫父母、叫別人來幫,而是自己思考、歸納、找出答案,然後與人協調、溝通,一起把問題解決。父母習慣幫孩子解決,請問能幫孩子一輩子嗎?

寫作文是訓練文字的表達能力,把文字化為語言時,就是你對事情的表達能力,講白一點就是説話的技巧。或許有人一輩子也不需要上台演講,但難道一輩子也不需要在同學同事面前發言、討論事情,一起完成報告、一起完成project嗎?所以他們學會作弊學會抄襲學會推卸責任,用偷雞摸狗來解決他們的困難──問題是出社會之後,有很多事,不是作弊跟抄襲可以解決得了的,更不是推卸責任就能得到肯定的。這時候,要怪誰?怪父母怪老師、怪政府?

説與寫的能力,是一切學習的基礎,是日積月累培養的。父母為了省麻煩跟愛面子(小孩成績差自己會丟臉),阻礙了孩子的學習機會,這在因果上、可是重罪哪!下輩子就得再做雙倍的份了。就算不説下輩子,這輩子也要付出代價的。

如果你做了父母不該做的事,那就祈禱你會活比你孩子更久,幫他解決一輩子的問題,甚至幫他結婚幫他生(?)小孩帶小孩到他死。像德國老師跟老姊説的,「老師是我,教孩子課業的部份請留給我教,你只要扮演好母親的角色就好了」,這叫各司其職。該你做的,請你認真做,盡力做,不該你做的,請留給老師做,你只要記得,好好跟老師溝通。

我知道台灣的師資現在也不如從前,但別忘了,什麼樣的家長教出什麼樣的孩子,在指責老師很爛之前,父母自己是不是也很稱職?不是有錢才叫稱職,自己孩子個性、脾氣、品德都教不好,你期望一個負責傳授「知識、常識跟學識」的人,替你教你的孩子做人嗎?

每次講到教育,就會變成這樣的結果,越寫越氣呀。哈,大概因為我姊妹家同時有家庭主婦、全職媽媽、專職老師之故吧!感慨總是特別多。

不管你是什麼樣的父母,或是你現在是人家的孩子是學生,希望有緣見到我寫過的文章的人,都能想清楚。如果你也「身受其害」(我上面提到的事),那麼請試著擺脫自己的命運,因為我就是這樣走過來的,別讓關心過頭的父母阻礙了你學習的機會,也請不要事事依賴父母,能自己學著處理、學著面對的事,請儘量自己來。同樣的,有孩子的人,請理解你不可能一輩子替孩子擦屁股,早點讓他學會自己擦吧。

 

駱小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7) 人氣()

一開始我要介紹的這篇「德意志教育法」,在網路上出現過N次。孤狗大神拜一下,大概會跑出122萬個網頁。為了找出原作者,我昧著良心在上班時間爬了好一陣子的文,終於讓我找到原作者──

德意志教育法 
作者 許淑文 2001-08-19/聯合報/36版/繽紛

相較於亞洲父母教育小孩的方式,歐美家長就顯得民主及開放些,他們視每一個小孩都是一個獨立個體,因此,會重視「尊重」與「溝通」。例外的是,西方家長對於小孩子的社交禮儀及餐桌態度(table manner),有著遠比亞洲家長更嚴格的標準。

猶記得一年前,我受邀至德國友人家作客,友人有一子,年約四歲,用餐前,友人特別以小碟盛一小份食物,和藹地告訴小孩,如果沒有乖乖吃完,那他就沒有任何餐後甜點了。

當日晚餐,美酒佳肴,大人痛快閒聊,年幼稚子不知何時,已不聲不響離開餐桌,留下一碟只扒了幾口的殘食。宴末,女主人端出巧克力冰淇淋,小孩一見是自己最愛的甜點,露出機靈目光,百般央求其母分些解饞,德國媽媽卻絲毫不為所動,只顧招呼客人。我心中暗想,不過是個四歲幼童,做媽媽的何必如此一板一眼,嚴厲以對呢?

過了一年,再度受邀至同一家庭作客,小孩的改變著實令我吃驚。用餐前,母親依然約法三章,只見小孩認真用畢餐盤食物,並徵詢媽媽同意,方離開餐桌至角落玩玩具。所以,當天,小孩吃到了喜愛的餐後甜點。

德國友人對我說:「對待小孩,有兩個原則,一是事先約法三章,二是事後毫不妥協。」同樣情形,也發生在與德國鄰居出外野餐。

百花綻放的春天,與鄰居一家人郊遊踏青,鄰居太太準備了新鮮的麵包、乳酪、香腸,當作 午餐食物。隨行孩子們因禁不住原野的呼喚,不顧飲食而嬉戲遊玩。媽媽告誡小孩,用餐時 間如果離去不吃,到下午回家前,不會再有任何食物。小孩依然玩他們的。

果然,開車回家途中,小孩們哭鬧著肚子餓,德國媽媽視而不見,同行德國爺爺奶奶也立場一致,並未遊說鄰人。一個多小時的路程,竟果真不給小孩任何食物,任由其哭鬧。

事後,我與鄰居太太聊及此事,「小孩子哭著肚子餓,妳心裡不難過嗎?」
「當然也會不捨得!可是,只要想到,如果父母自己先違背原則,教育小孩就會一次比一次難。」
「可是,妳不怕小孩生氣,或長大後留下心理陰影?」我半開玩笑問道。
「不會,因為我們自己在孩提時代,也是如此被教育,當時也會偷偷抱怨父母,可是,日漸 成長便會理解父母的要求……」
鄰居太太說:「其實,教養小孩子並不難,難的是父母親本身,是否可以前後立場堅定,這 對我們也是『意志力』的考驗呢!」

+

這篇文章多年前我收過轉寄版,覺得所言甚是。不過,台灣父母真的能做到嗎?

老姊嫁給德國姊夫以後,幾度為了教育孩子的問題,頭痛不已。原因是,她沒有適當的學習對象,一切靠書本跟自我摸索。在我眼裡看來,老姊雖然沒有美貌(她太邋遢了,婚後馬上自動變成黃臉婆)也沒有廚藝,但在育兒方面卻相當有原則。

比如,為了讓孩子有一口不需矯正、頻上牙醫診所的健康美齒,她如何地嚴格執行、身體力行、訓練孩子從小習慣要清潔牙齒。牙齒的故事可以寫成一篇獨立的文章,就不再這裡多提。現在要講的是「原則」問題。

剛跟老公搬回德國,老姊開始跟婆婆有了比以前多的接觸機會,雖然兩家之間隔了開車三四個鐘頭的距離,除了聖誕節那類的大節日是老姊全家要「回去」過節,平日婆婆會打電話來關心,每年也會有幾次短暫來拜訪的時刻。(每一次大概待個一兩星期)

某次,全家同桌吃飯,外甥女一號吃沒兩口便溜下桌去了──這在有小孩的人家是常有的事吧?基本上德國姊夫很少約束孩子一定得中規中矩坐在餐桌上,甚至會趁老姊忙著張羅晚飯時,把孩子抱上餐桌去亂玩,只因為他小時候被嚴厲教養各種 manner(禮儀),物極必反之下,他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遭受同樣的對待。

其實德國姊夫非常有教養,簡直是太有教養、太優秀了,讓人打從心裡要向他的父母敬禮。可是他本人可不這麼想,
「他們都沒問過我,是不是喜歡那個樣子」
老實說哪個父母會問啊,通常心裡的OS都是,
「管你的!給老娘坐好乖乖吃飯」我猜這是每個痛恨小孩吃飯時間不乖乖吃的家長的心聲。

孩子丟下吃了幾口的食物溜下桌的當下,德國婆婆看老姊一副老神在在、無動於衷的模樣,忍不住說了一句,
「吃飯的時間應該要好好坐著吃完,她怎麼跑了?」
老姊以為老人家擔心孫子餓著了,便說,
「沒關係啦,等下她餓了再給她吃點餅干」
沒想到,這回答換了婆婆一句,
「ruby妳太寵小孩了」後面當然接著有一大篇的婆婆式演說。總之,老姊當下覺得很氣惱。

天底下大概沒有哪個媳婦會對婆婆的負面評語感到高興的,老姊也不例外,特別是育兒經,每個媽媽都有自己的一套做法。老姊當然不能說,
「你兒子也不喜歡你這樣管他啊」
面對洋婆婆的指導,她只能點頭稱是,乖乖地當好媳婦了。

或許對於守法的德國人來說,很多事是「原則」問題,一但做父母的自己違反了,又怎麼去要求孩子守規矩?只是怎樣做才不會「太過」,真的是個學問了。德國婆婆對於自己教育孩子感到很有信心,因此經常有意無意在孩子頑皮時說,
「這孩子是像誰呀?我們家某某小時候都不會這樣耶」

「他們家的某某」正是我姊夫。那麼姊夫對於父母的嚴格管教怎麼說呢?答案是,
「其實我超超超超討厭他們那樣管我的」
他永遠記得父親把尿溼了的小褲子推到他面前,要他聞聞那臭味,
「你聞看看!這就是要你睡前先去尿你不去的結果,知不知道?知不知道?」

嗯,果然有陰影啊!

姊夫經常是教育小孩時那個rule breaking的人,只是每次「沒把孩子教好」的黑鍋都是老姊背就是了。

看來這條知易行難的德意志育兒之路,老姊還很有得走咧。

 

駱小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

這篇文章本來的名字是異國婚姻的藩籬。不過這名字太冷硬了,所以換了個看似無關的標題來寫。我有個嫁給老外的姊姊,生了可愛的混血娃娃,目前旅居慕尼黑。老姊幸福的生活羨煞眾人,其實背後她付出了許多努力。

台灣有很多女生有「嫁給有錢老外、生漂亮孩子」的迷思,我覺得不太可取。以目前台灣離婚率極高、單親孩子教養問題來看,本國婚姻尚且如此,何況跨海聯姻的狀態?只是,會仔細思考的有多少人呢?大部份都是想「不要烏鴉嘴啦一定會很幸福的」。

老外在人種跟體型上的看似優越,他們的內在多半也有莫名的優越感,別說白人歧視黑人黃人,連黑人也都會歧視黃種人的(當然黃人也會歧視黑人朋友……這是DNA問題還是大腦問題,很難釐清)。總之,種族不同,問題就很多,只是戀愛中的人腦子裡往往只有「I love U」,哪裡聽得進真話呢?

近來,老姊的朋友圈裡,有一位嫁到德國不過兩年多的年輕太太,正在跟德國先生打離婚官司。

老姊之前就提過,每次跟台灣太太們聚會,總是會有一些上年紀的台灣太太,冷言冷語說「老外就是老外,總有一天會變心」,因此聊天話題總是如何把老外丈夫的財產或保險受益人弄過來云云。也有一些是懷著夢幻嫁過去的留學生太太。 她總覺得自己跟那些太現實跟太夢幻的太太們有隔閡,也相信她們會這樣背後一定各自有故事,只是,很多嫁過去的台灣太太其實愛的並不是老公,只是想要居留權,這樣要怎麼維持婚姻長久呢?

不管是怎樣狀況嫁過去的,總之,如果不能真心融入對方的社會,我覺得最後婚姻一定都會出問題。當然,我不是說融入對方社會婚姻就保證不出事,但是,畢竟現在是「嫁過去」,入境隨俗是一定要的。首先,是語言問題,這是一切的根本,語言問題不解決,後面一切都甭談。

只是,有太多台灣太太嫁過去N年,卻總是抽不出時間學德文。老實説是很多老德會講好的英文,這些台灣太太也多半會英文,可是這樣是不夠的。現在,德國政府已經會看外籍配偶的德文程度,決定居留簽證要給多久了,拿不到長期居留簽證、甚至是永久居留權,這樣對自己的權益有相當大的影響。

而且,接下來孩子要受教育、跟公婆或親友相處過程中,也會有很多問題。老姊算是很幸運也很努力的,她是德文系畢業的,十年前到德國去工作過兩年,那兩年之中,同事個個跑夜店玩樂,她卻選擇犧牲玩樂、去上夜間部德語補校,雖然孑然一身從德國回來,但當時她的德文程度,已經連當地人都認為她是土生土長的德國北部人了。

短短的一些文字很難形容當時她花費的心血,其實當時她並沒有特別想到把德文學得更好會跟將來的婚姻有關係,純粹是因為覺得在台灣唸的四年德文,實在不夠(到當地才知道這四年學的,簡直連幼稚園都不如,我覺得這是台灣學生自己要有體認的,別以為唸了大學研究所就很了不起,世界是很大的,不多看是不會知道自己的深度是多少的)。

她當然也可以像同事那樣玩樂,然後合約滿了拍拍屁股回台灣找一份用得到德文的高薪工作,但她卻花了比別人更多的精神在語言的進修上。所以,當她隨姊夫搬回德國之後,可以看新聞、跟公婆用德文談論時事,而不是只能用英文交談。她還能用流利的德文跟一些有種族歧視的人吵架咧。當然,好的德文程度也讓她爭取到了,孩子提早上安親班的權利,這在必須夫妻雙薪的家庭才申請得到安親班的德國來說,是多麼不容易的事。

有多少嫁到德國的台灣太太願意為家庭如此付出?養孩子很辛苦我能理解,每次跟老姊跨海講電話,小孩便在一旁造反作亂,因此老姊經常得要放下電話去追小孩,可想而知,育兒規定比台灣嚴謹很多的國外,做家庭主婦絕不會因為嫁了老外而比較輕鬆。

德文不好,沒辦法跟鄰居打成一片,讓其他德國人的太太瞭解妳跟妳的孩子,接受他們成為真正的朋友,這在生活上有許多的便利跟幫助──比如,要抓緊下午時間去購物(德國商店都在傍晚打烊),跟鄰居太太互相幫忙照顧小孩,讓對方可以有時間去購物或辦事,是非常重要的,而且孩子也能在跟其他孩子交流的過程中,融入他們的社會。

混血兒在我們看來,是可愛得像洋娃娃一樣的,但實際上跟真正當地孩子相比,一看就是「不一樣」,人家一眼就會看出「不同」,很容易產生誤解,比如「這孩子是不是有他們民族的怪習慣,會不會影響我家孩子」之類的奇妙想法,事實上歐州人至今都還是認為東方人很神秘、會吃怪東西、生完孩子不洗澡 + 喝怪味道的內臟湯等等。就是有很多德國婆婆不敢吃東方媳婦煮的東西,帶她上中國餐館適應也一臉不屑,要跟她計較,最後氣死的是自己。

語言程度,會解決很多的誤解。遇到婆媳問題時,也比較好處理。即便是老姊,也會有婆媳問題,因為德國太太們,通常是不鳥婆婆的,「要來看孫子可以,限時三小時、不准過夜」這種事是常見的,在我們看來覺得她們真不通人情、不尊重長輩,可是別忘了,外國婆婆跟台灣婆婆沒有不同,強勢干涉媳婦跟兒子生活的多得是,所以德國太太們都是這樣,反正將來他們當婆婆了也通常會識相不太會打擾孩子的新家庭。

但這些台灣太太從小受中國教育影響,對婆婆通常不敢違逆,所以遇到那種有種族歧視,或是偏差看法的婆婆,都是敢怒不敢言(哪一國都是吧),而且也不敢像德國太太那樣,不給婆婆囉哩囉唆的機會。老姊的婆婆是高學歷的職校老師,因此講話永遠都是一個冷硬尖銳的語調,有時說話帶刺,聽起來格外讓人難堪,神經大條如老姊,有時也會受不了跟姊夫私下抗議,好笑的是姊夫其實也很受不了他媽媽,
「我也常覺得她很過份,我授權妳跟她吵架,沒問題。」姊夫的態度是如此,他覺得他老媽那種個性是可以溝通的,不講理時大聲跟她嗆沒關係,他絕對支持自己老婆。當然,三從四德習慣了的老姊當然是嗆不出口,只能儘量忍耐了。

正在打官司那位台灣太太,便是經常被婆婆不講理地騷擾,問她為啥不去另一個兒子家?她回答,
「那個媳婦不給我去」(因為是德國媳婦)
何以我們台灣女兒就得這樣給人欺負呢?可別忘記,哪一國的婚姻不是這樣?既然選擇了異國婚姻,似乎就要有這種覺悟,特別是,老公是什麼樣的人?

其實,結婚多少有點像在玩俄羅斯輪盤,就算婚前相處了很長的時間,你也永遠不知道他哪一天會變?那個台灣太太的老公,以前在台灣結婚之後,就算出差到國外,只要她生日、紀念日都會想辦法飛回來,一起浪漫地渡過。這樣體貼的老公,為何一搬回德國就變了樣?不但在夜裡把老婆趕出家門、不讓拿東西、不給看小孩,每個月協議好的生活費也找盡各種藉口刁難不給。

對方其實並不是沒有錢,但就是欺負你單身在海外。幸好那位台灣太太是有點家底的,娘家為了讓她爭取孩子的撫養權,給了她一筆錢,算算這筆錢夠她三年生活、加上請律師打離婚官司,照老姊說的,這種離婚搶孩子官司,通常不打個五六年(生活費跟律師費大概要花個上千萬)是不會有結果的,但只要台灣太太肯花時間跟心血,通常都能拿到孩子的監護權。 (中間還要配合去上德文課跟工作證明自己有能力養孩子)

問題是,舉目無親,昂貴生活費的德國,如果語言問題還是解決不了,別說法官不會相信你有爭取孩子的誠意,我想將來教養孩子也都會有問題。而且,就算孩子是媽媽帶在身邊,沒合法監護權也不能直接帶回台灣,運氣好沒在機場被逮補,只要夫家一報警,就算跨海也會把孩子追回去,因為是「綁架德國公民」;當初轟動一時的吳憶樺案例就是這樣,官司打輸照樣要乖乖交出小孩。

老姊也跟姊夫談過,會不會哪天也發生這種事?畢竟,人都是會改變的啊!老媽便經常這樣擔憂,總有一天姊夫會想找個同文同種的白人在一起,而嫌棄黃皮膚又不打扮的老姊。姊夫倒有自知之明,
「我可不會做這種讓自己破產的事」
換句話説,姊夫已經知道,如果他破壞家庭和諧,要付出的代價是,將來的大部份收入。德國孩子教養費要由父母供給到孩子讀完書,萬一孩子讀一輩子書他就要付一輩子,當然還有老姊的生活費,這些會佔去他大部份收入,婚姻時間越長,要給前妻的贍養費會越高。如果再娶再生孩子,那樣新妻兒豈不是要喝西北風?這樣的法律也會讓男人在離婚前好好思考。別以為老外離婚容易,其實他們的法律還是偏向「維持家庭完整」的。

德國法律看似保障家庭,其實懂得鑽法律漏洞的人大有人在,為了避掉高額的贍養費跟教養孩子費用,丟下妻兒人間蒸發的老公不是沒有,未必就只有外籍太太會遇到,只能說,遇到無良薄倖者,哪國的女人都只能咬牙切齒吧。不過,含恨之餘,最重要的是女人付出心力給家庭以外,不要忘記自己的成長,保持婚姻的鮮度也要增加自己的存在價值。

老姊跟姊夫有共同興趣,她也愛看德國賽車,儘量給姊夫空間跟舒適的環境,兩夫妻有時間便帶孩子出去旅行,她體會到自己是家庭主婦,而先生在外工作的辛勞,因此儘量自己把孩子料理好,這些犧牲,姊夫還算有良心,看在眼裡懂得珍惜現有的生活。

如果哪天真的有萬一,不見得是哪一方變心,如果是無常之下誰先掛掉,也總是會有新的家庭問題產生。

其實,就算能堅持五六年把官司打完,帶著混血孩子回台灣,日子也不見得好過。首先台灣男人普遍對離過婚的女人有偏見,更何況嫁的是老外,還帶著混血脫油瓶,因此,這些失婚的台灣女兒回到家鄉,要走的路還很長很長呢。法律還是會保障先生的探視權,如果對方蓄意要求「兩周要見一次孩子」,女方還是要把孩子帶回去德國。做不到的話,對方可以訴諸法律,強制你把孩子還回去,同理,如果女方沒爭取到監護權,想要看孩子,也是一樣得自己想辦法飛過去。往返的機票錢誰要出呢?還是得靠自己啊!

或許有人會說,幹嘛自找麻煩,對方要孩子就給他啊,拍拍屁股回來重新開始吧!只是,任何一個做母親的,應該都很難做到這樣。堅持要打官司的台灣太太便是這樣,一想到丈夫會再娶,再娶的太太怎樣也不可能善待那個不黄不白的混血孩子,誰能放下孩子一走了之?

婚姻之路,確實是條滿是荊棘的漫長道路。本國婚姻尚且如此,何況異國姻緣?我真的建議那些一味因為「混血兒好可愛」而想嫁給老外的女孩們,沒有三兩三,還是別上梁山的好啊。

 

駱小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