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颱風來了。

今年秋颱很多,幾乎是每星期來一次,這次薔蜜颱風、正逢大潮之夜,免不了又是大淹水跟土石流的災難,讓人看了好心急。颱風啊颱風,這個每到夏天就會受到地形牽引,吸收海洋能量,舞動圓裙光顧亞洲沿海一帶,被稱之為typhoon的妖女,造成了不知道多少人流離失所。

幾十年以前,颱風假的觀念還不普遍,就算狂風暴雨,大人小孩一樣得出門作息,因此,有了民國四十八年的「八七水災」。八七水災發生時,我的父母正值初中的年齡,老媽數次在回憶中提到,
「那一天正好是初中聯考日,學生們頂著風雨出門應考,結果大水一來,通通滅頂。水退了以後,我家村子外的圍牆上,還掛著幾個被水淹死的學生屍體……」

那畫面,聽起來很叫人心驚。也難怪還是青春期少女的老媽,一輩子記住了那悲慘的畫面。

那一次的水災,起因是1959年8月7日日本南方海面的艾倫颱風,因藤原效應作用把東沙島附近的熱帶低壓引進臺灣,形成強大的西南氣流,引起豪雨。由於地面積水難以消退,再加上山洪爆發,導致河川水位高漲決堤,造成空前的大水災,受災範圍包括台灣所有的農業區域。

八七水災為台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,僅次於1999年9月21日九二一大地震的大規模災難。受災居民達30餘萬人,死亡人數達667人,失蹤者近千人,受傷者數千餘人,災區的交通通訊幾乎全部中斷,受損的農田13餘萬公頃,總損失估計在新台幣37億元。

我家住在颱風甚少光臨的中部,有著中央山脈的庇護,颱風來時甚少見到什麼飛沙走石的畫面。因此,小時候印象裡的颱風,就是下雨。雨整天下著,好像要把世界都給淹沒似的下著。
「都不能出去玩了。」童年時的我,不知天高地厚,完全不知道,正當豪雨引起山洪爆發時,又不知有多少人要無家可歸。

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颱風,是民國七十五年的韋恩颱風。韋恩創造了許多台灣氣象史上的紀錄,其詭譎多變的路徑,被台灣媒體形容為「一個颱風,二次登陸,三次警報,四次轉向」,是台灣颱風史上的三大怪颱之一。


怪颱韋恩,衛星雲圖上看起來像個面目猙獰的白色幽靈。

之所以記得她,是因為她正巧在我開學日那一天再度光臨,風災嚴重到整個台灣中部,都被她給掃得片甲不留。外婆住的小屋,屋頂整個連夜被掀掉,可憐她老人家只能抱著細軟逃進鄰人的磚房暫避;我跟老妹兩個,在家裡最大幅的落地窗前,望著自家頂樓的石棉瓦屋頂碎成片片,像下冰雹一樣往樓下掉;老爹仍然趕著去上班,因為他工作的醫院送來了不少風災傷患,忙得不可開交;老媽不止一次勒令我們遠離落地玻璃窗,以免天外飛來的波浪板砸中我們。

那一次風災,我們延後一個星期開學,花錢重做了頂樓的隔熱屋頂,整條街上的鳳凰木掉光了葉子,鄉下的外婆家自然是損失慘重,幸好人沒受傷。這颱風原本已經回南(跨過台灣),卻又頻頻回首,重創了一向沉睡在中央山脈懷抱裡的台灣中部;就連香港,也為她三度掛起八號風球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。


韋恩小姐的奇妙舞步。

小時候每次到颱風天,電視上便會出現一位熟悉的臉孔,一位叫任立渝的颱風預報中心主任,似乎那個時候,大家對氣象局的預報,總是信任不已。後來任先生退休之後,被電視台請去當專業的氣象主播,至今仍是氣象節目的主持人。而氣象局的新任發言人,卻屢遭抨擊,換了不知道幾任,還老是因為預報不準,給社會大眾罵個臭頭;時代變了,連人們的想法也不一樣了呢。

其實,預報預報,哪裡有百分之百準的,誰真的會知道颱風下一步要怎麼走?我相信氣象局的人每次遇到天災,也總是戰戰兢兢地面對;做好防颱準備、不涉足險境,不是我們自己應該要做的嗎?卻總是有人要在颱風天去爬山海釣,搞得消防人員疲於奔命,最後還要落個救災不力的罪名。

雖然有颱風假可放是一件大人小孩都會高興的事,但是,我們高興的同時,不知道有多少人淌著淚看畢生心血毀於一夕啊。多替別人想想,或許社會就不會那麼多紛爭了。

註:本文圖片取自氣象局以及網路,粗體字部份取來自維基百科,如有侵權請告知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駱小紅 的頭像
    駱小紅

    駱小紅的一千零一夜。

    駱小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